如何分析阿赫玛托娃的长诗《安魂曲》?

亚星管理平台 161 0

  《安魂曲》(PeKBHeM)所叙述的不是个人的遭遇,而是全民 族、全人类的苦难,因为其中回响的远不止阿赫玛托娃一个人的 声音。可以说,这部长诗的每一页都浸透了几个世纪以来千千万 万个妻子和母亲的血泪,她们在战争中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儿 子、兄弟、丈夫和朋友。

  民谣曲调是这首诗的一个突出特征,包括 忧伤的民间歌曲、哭诉和祈祷,若追溯其源头,会发现这是流传至 今的古老文学形式——从《伊戈尔远征记》里的雅罗斯拉夫娜为 丈夫和战死的将士们哭诉的那刻起,几个世纪以来,俄罗斯的女 人们已不知为亲人撒下了多少辛酸的泪珠。

  《安魂曲》的女主人 公知道,她在这场人间惨剧中并非孤身一人,“我将同近卫兵的 妻子们一道/在克里姆林宫的城墙下恸哭”。女诗人将自身的形象同无数个在监狱外排队的焦心母亲联系起来,同伊凡雷帝时期 在监狱城墙外嚎哭的女人们联系在一起,同看着自己的儿子耶稣 被钉上十字架的圣母玛利亚联系在一起。

  正是为了这些坚强不 屈的母亲,诗人以她们的名义写下了这首叙事长诗,作为对所有 受难者的悼念。也正因为如此,长诗以纪念碑的形象和“安魂 曲”结束,旨在唤起后人无限的哀思。有关长诗借助圣经中的比喻、形象和主题以表现现代性的问 题还有另一种阐释:阿赫玛托娃实际上描绘了一幅新的启示录 景象,将自己生活的时代视为世界末日,甚至是带着渴望最终审 判降临的那一天。

  如果人类的力量还不足以重建公平公正、复活 无辜的生命,那么严惩犯罪者就是必须的。

标签: 阿赫 长诗 安魂曲 分析 如何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